保時捷,是時候真正考慮國產了,要不然真的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!
畢竟連瑪莎拉蒂都賣到38萬了,您還端著進口架子給黃牛送錢呢?
但真正的暴擊,顯然就是來自豪車稅的“精準打擊”。
考慮到保時捷所處的那個百萬級別的價位,其極有可能在最新這波消費稅中成為大冤種。
有沒有解決的辦法?
可能有一個現成的玩法——參照阿美莉卡的關稅邏輯,就是你只要在我這兒建廠,那么你就不用擔心高昂的消費稅了。
但毫無疑問保時捷一直以來都以“德系豪車天花板”而出名,現在會屈尊國產嗎?
短期內似乎沒有什么機會。
不過不著急。
前幾年雷克薩斯也是牛逼哄哄不國產。
現在呢?
老老實實去上海金山國產了。
7月17日,財政部一紙公告引爆車圈:超豪華車消費稅起征點從130萬猛降至90萬(不含增值稅),7月20日立刻執行!換算含稅價,101.7萬以上的車全要挨刀。
這記重錘,直接錘懵了那些超豪車的金牌銷售們。
保時捷當然也不例外。
卡宴入門版91.8萬?繳稅!
Taycan基礎版91.8萬?繳稅!
帕拉梅拉113.8萬?繳稅!
這就不好弄了。
曾經靠“卡線定價”躲稅的策略徹底失效,連選裝真皮內飾都可能讓車價沖破征稅紅線。
銷售連夜群發消息:“哥,今晚訂車省10萬稅,明天多掏一輛五菱宏光!”
但有一說一,超豪車稅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看看保時捷的慘淡戰績:
2024在華銷量暴跌28%,2025上半年繼續跌28%,只剩2.1萬輛。
其實不僅僅是保時捷。
昔日的微商神車瑪莎拉蒂,也繃不住了。
已經有上海經銷商掛出“38.88萬開走瑪莎拉蒂Grecale”的魔幻橫幅。
當然,保時捷現在也有打折。
糟糕的是,來自中國的本土競爭對手正在瘋狂沖擊保時捷和瑪莎們的市場。
因為用戶畫像變了。
尊界S800的訂單里50%是勞斯萊斯/保時捷老車主,他們用錢包投票選擇鴻蒙座艙+零重力座椅,而非斯圖加特的盾徽。
對于這些保時捷或者瑪莎而言,這是最為痛苦的一頁。
因為通常而言,用戶認知極難轉變。
但一旦變了,就再也回不去了。
就比如現在的BBA,放幾年前誰敢說能被問界、小米、蔚小理沖擊得七零八落?
同樣的事情,正在保時捷、瑪莎們身上上演。
當保時捷展廳門可羅雀,國產陣營正上演“搶錢風暴”。
尊界S800上市50天狂攬8000張訂單,單月銷量碾壓奔馳邁巴赫S級。
仰望U8把越野車賣成理財產品,車主笑稱:“比保時捷保值!”
小米SU7 Ultra用8295芯片+電吸門,把百萬配置壓到60萬,24小時賣光了一年的全部產能!
不用多說,這些中國品牌搶走的用戶,以前可都是保時捷、瑪莎們的。
你說這能不肉疼嗎?
這些中國品牌狠戳保時捷、瑪莎的軟肋——
免豪車稅——多數定價都在90萬以下。
然后就是成本碾壓,因為國產供應鏈讓同配置車便宜30%。
當然還有智能化降維打擊——華為ADS智駕VS保時捷選裝2萬的倒車影像,非常魔幻。
所以保時捷該怎么接招?
感覺如果有機會,還是國產吧。
保時捷不是沒動過國產念頭——幾年前傳出于合肥建廠,后來卻再無下文。
這不難理解。
因為那時候的保時捷,在中國市場如日中天,屬于躺著賺錢。
但如今看,這猶豫代價巨大:
特斯拉上海工廠本土化率95%,Model 3成本暴降30%。
這個工廠實際上拯救了特斯拉。
再看雷克薩斯,早年也是在國產上多次曖昧不清。
說到底,就是想最大限度攫取超額利潤而已。
因為那時候雷克薩斯不愁賣,在車主的無腦縱容下,甚至還加價賣。
現在雷車徹底服氣。
不但公路閃電ES200不加價了,而且還要在上海國產雷克薩斯電動車。
看來雷克薩斯徹底悟道了。
另外,寶馬iX3國產返銷歐洲,德國人從來沒見過這么好的電車,直呼真香!
這就是活生生的案例。
反觀保時捷,如今面臨進口關稅+消費稅+運費層層加碼,一臺卡宴到岸價就是天價了!
關鍵是,現在買單者少了。
對于保時捷而言,可能真的要表現出決心了。
因為時機稍縱即逝。
雷克薩斯果斷國產電車,最大限度利用中國的智能汽車供應鏈,不但能夠在中國市場賣車,還能反哺全球市場。
對于保時捷來說也如是。
所以這么好的時間窗口,再不國產就晚了!
但保時捷若再端著,拒絕考慮國產的話,就只能眼睜睜看著用戶被國產車截胡。
畢竟38萬的瑪莎,已經預示了一個極為可怖的后果。
而且到了現在這個時代,“德國原裝”已經不太值錢了。
但國產保時捷,還是會有很多人想沖!
另外說到最后,中國汽車市場無論有沒有保時捷,都是全球第一,所以無所謂。
但保時捷如果“繞開”中國汽車市場,損失的可不是一個市場,很可能是過去幾十年攢下的基業。
這很殘酷,所以保時捷該認真討論國產這件事了。
畢竟事情已經火燒眉毛。